热门资讯
2019年美国斯隆研究奖 --19位华人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国内高校校友中清华4人北大9人,南大1人
来源:3XMaker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1日2019年美国斯隆研究奖 --19位华人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国内高校校友中清华4人北大9人,南大1人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共有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华人学者获奖,其中大多数华人学者都曾在中国高校接受本科教育。
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科技大奖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本届奖项获得者分属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8个领域。
此次斯隆研究奖获奖的126名青年学者,代表目前最有前途的一批青年科学研究员。此次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他们独立研究的质量、创造力、潜力选出各研究领域的明日之星,希望通过斯隆基金会资助这些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学者成为未来的学术领袖。
作为“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迄今为止,已有47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7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69位获奖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8位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美国多所名校表现出色
2019年斯隆研究奖结果揭晓后,美国各大顶级名校也第一时间在主页上发布了新闻,报道本校获奖教师和校友的详细情况。
今年普林斯顿大学教师表现出色,共有10人斩获2019年斯隆奖,涵盖了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全部学科领域。
普林斯顿大学官网
麻省理工学院共有4位教师斩获这一重量级奖项,分别是Nikhil Agarwal、Daniel Harlow、Andrew Lawrie、Yufei Zhao,涵盖了经济学、数学等领域。
麻省理工学院官网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获奖
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华人学者获奖,占比达到15%。19名青年科学家中,大多数都曾在中国顶尖高校接受本科教育或硕士研究生教育,这项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顶尖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中来自北大的校友最多,共有9人,遥遥领先其他高校。特别是在化学领域,北大共有5名本科校友获奖。清华大学今年共有3名校友获奖。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各有1名校友获奖。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包含众多顶级大神,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王博潼,2002年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满分),2006年获北京大学学士,2012年获普渡大学博士。2016年与国际著名数学家 June Huh 教授证明了 Dowling 和 Wilson 在197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组合学猜想,该进展次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杂志 Acta Math 上。
现任杜克大学助理教授的鬲融,曾获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年获保送清华大学,就读于堪称天才集中营的“清华姚班”。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
华人学者的名单统计如下,2019年美国斯隆研究奖的完整名单可直接访问青塔网(https://www.cingta.com/)查看。
部分青年科学家的个人简历如下:
Yongjie Hu——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Yongjie Hu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助理教授。他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于2014年11月加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胡先生获得2019年Alfred P. Sloan研究奖学金,201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师职业发展奖,2018年NSF职业奖,2017年AFOSR青年研究员奖和2016年PR PRF博士新研究员奖。
Song Lin(林松)——康奈尔大学
北京大学化学学士,2008;哈佛大学化学硕士,2010年;哈佛大学化学博士,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2013-2016。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催化、有机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Hailiang Wang(王海梁)——耶鲁大学
王海梁是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他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加入耶鲁大学化学系。
Yan Xia(夏岩)——斯坦福大学
Yan Xia(夏岩)2002年在北京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05年在麦克马斯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教育并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培训之前在陶氏化学核心研发部门工作了1.5年。他于2013年夏天加入斯坦福大学的化学系,建立了他的研究小组,并继续对大分子合成和有机材料的长期兴趣。近年来,他获得了特曼奖学金(2014年),ARO青年研究员奖(2015年),3M非终身教职员奖(2016年),NSF职业奖(2016年),Thieme化学期刊奖(2017年)和Cottrell学者奖( 2017年)。
陈梦洁——芝加哥大学
陈梦洁,2005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于生物技术系,2009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就读期间,成绩十分优秀,曾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同时,对科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经常泡实验室乐此不疲做实验的学习状态。2009年,陈梦洁获得国家基金委耶鲁世界奖学金项目继续深造;2014年获得耶鲁大学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同年,她获得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教职。
据悉,陈梦洁于2016年加入芝加哥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系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部遗传医学科助理教授。至此,她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Bioinformatic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33篇高水平论文。
鬲融——杜克大学
现任杜克大学助理教授的鬲融,曾获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年获保送清华大学,就读于堪称天才其中营的“清华姚班”,获得清华大学特等教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
Botong Wang(王博潼)——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北京大学理学学士,2002-2006 ;普渡大学博士,2006-2012;2012-2015圣母大学客座助理教授;博士后,KU Leuven,2015年秋季;2016-2017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助理教授;2017年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Botong Wang(王博潼)曾是2002年国际奥数金奖得主。
Meng Cheng——耶鲁大学
Meng Cheng现任耶鲁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2004-2008年曾就读南京大学物理系。2008-2013年,在马里兰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2016年,在微软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7月,加入耶鲁大学,任物理系助理教授。
鬲融
鬲融(Rong Ge),杜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曾获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年获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入选姚期智院士创立的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曾获2007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微软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周鑫
周鑫(Xin Zhou),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数学系助理教授。2002-2006年在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8-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曾在伯克利美国数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郑天一
郑天一(Tianyi Zheng),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系助理教授,2008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康奈尔大学数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斯隆研究奖由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奖励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目前获奖者的研究方向包括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8个领域;获奖者将获得七万美元为期两年的研究经费。
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校友戴宏杰(1984级物理)、王帆(1988级生物)、陈挺荣(1988级计算机)、金得哲(1985级物理)、宋晓东(1992级物理)、左昳(1994级生物)、吴从军(1992级物理)、邢波(1988级物理)、祁晓亮(1999级物理)、檀时钠(1992级物理)、许岑珂(1999级物理)、陈汐(1999级物理)、杨俊锋(1996级计算机)、刘通(1995级硕,数学)、马登科(1998级物理)、沈悦(1998级物理)、许可(2000级化学)、亓磊(2001级物理)、洪暐哲(2002级生物)、陈谐(2002级物理)、刁莹(2002级化工)、邓嘉(2002级计算机)、吴毅弘(2002级电子)、李婧翌(2003级生物)、常翠祖(2007级博,物理)曾先后获得过斯隆研究奖。
最后隆重介绍一下,北大清华双修的物理科学家。在126名获奖者中共有19位华人,盐城东台人冯小峰(北京大学2003级物理专业)获得化学奖!位列华人学者第一位!:
Xiaofeng Feng——中佛罗里达大学
现任中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2003-2007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7-2009年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9-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斯坦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至今,在中佛罗里达大学任助理教授。
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化学催化和能量转换的纳米材料研究,包括二氧化碳转化、氨合成、甲烷转化等。曾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研究生奖,美国真空学会研究生奖和表面科学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
部分原文链接: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9位杰出华人青年科学家获2019年美国斯隆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