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盘点国内外大公司「未来实验室」 ,如何开启黑科技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来源:3XMaker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0日盘点国内外大公司「未来实验室」 ,如何开启黑科技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来源:数字尾巴
硅谷的科技巨头有个优良的传统是,在从宿舍和车库搬到总部大楼后,一般会优先组建新的研发团队,为公司寻找下一个互联网浪潮 ——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有 Google 的崛起就会有 Yahoo 的没落,科技的浪潮永不会平息。
在雄厚的财力和技术的支持下,这些半公开的大公司实验室往往会成为黑科技的温床和科技行业的驱动引擎,甚至是行业革命的导火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细数一下国内外科技巨头们的「未来实验室」。
▎谷歌:X 实验室
Google X 是 Alphabet 的前身 Google 创立的半公开的研发部门。作为 Google 于 2010 年 1 月成立的研发部门,在经历数年的发展之后,2015 年 10 月 Google 重组为 Alphabet 时 Google X 被改组为独立的子公司,X。
在成立之后的短短数年间,Google X 主导研发了大量前沿项目,包括 Google Glass、Project Loon、Project Wing,以及 Waymo 等项目。
超现实的个人设备 —— Google Glass
在 VR 和 AR 还未成为主流研发方向之前,Google X 在 2013 年 4 月举行的 Google I/O 上推出的 Explore 版 Google Glass 让还在被智能手机浪潮冲击的世界窥见了可能是下一代个人助理智能设备的雏形。
Google Glass 主要以语音、手势和体感方式操控,通过搭载的 Android Ice Cream Sandwich,用户可以实现诸多 Android 智能手机所能实现的功能。Google Glass 配备了反射式棱镜显示屏,能够以增强现实的显示方式将画面直接投射到用户视网膜。它支持 Wi-Fi 和蓝牙传输协议,同时内建骨传导耳机。
即使量产数量有限(购买机制为邀请制,且不面向国内发售)而且售价高达 1500 美元,但是 Google Glass 一推出就备受推崇,当时的国外以及国内极客无不以拥有一部 Google Glass 为傲 —— 即使第三方应用非常匮乏。
虽然封神 2013 年最佳科技产品,但是和 Google X 研发的其他产品一样,Google Glass 最终没能逃脱被砍的命运(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在 2017 年 7 月被复活,但是复活之后仅面向企业级市场)—— 缺乏第三方开发者开发专用的应用是 Google Glass 最终被砍的理由之一,但是不少人认为它过于超前的理念造成的伦理价值观冲突才是埋葬它的最重要的原因。
用气球照亮世界的每一个互联网死角 —— Project Loon
Project Loon 是 Google X 主导的又一个激情高于利益的项目。它计划通过高空超压气球在海拔 18km 的平流层组建起无线网络阵列,为地面基站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的民众提供速度与 4G LTE 网络相近水平的无线互联网连接。
偏远地区的民众通过安装在房屋上的专用天线与所处位置附近的高空气球通信,气球将接收数据在平流层气球网络中传递并最终传输至地面数据中心并返回数据。
通过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合作,Google Loon 的 Project Loon 项目团队会追踪大气风层数据,并通过调整部分气球的高度以借用大气风层将气球灵活部署至全球任意位置。Google X 为每一个气球上都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为气球供能,因为 Project Loon 的气球成本极低,所以气球几乎不需要被回收至地面进行维护。
货运无人机项目 Project Wing
不是电商平台,也并非快递公司,但是 Google X 比绝大多数的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都更早关注「无人货运」这一领域。早在 2014 年 8 月 Google 就已经公开了 Project Wing 货运无人机计划,而 Google X 实际进入这一领域的研发时间还要再往前推进两年。
Project Wing 从一开始立项时,就已经将研究方向确定为货运用途无人机。通过 Project Wing,Google X 计划将自动飞行技术和 Google 地图结合起来以解决偏远地区甚至是城市终端货运的难题。
Google X 希望 Project Wing 的量产机型的飞行能效更快,所以 Project Wing 原型机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飞行姿态:在起飞和投放货物阶段,无人机以垂直姿态飞行来保证稳定性,而在运输阶段,无人机将以水平姿态飞行提高能效。
Project Wing 想要实现商业化运营还面临着监管的难题,但是 Alphabet 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在未来运营数千架次无人机机群进行快递包裹终端投放,不只是在偏远地区,甚至是在环境更复杂的城市。
▎Amazon:Grand Challenge
作为电商领域的巨头企业,Amazon 在科技领域的探索没有止境。在上个月,媒体曝光 Amazon 内部存在一个由前 Google Glass 高管 Babak Parviz 领导的「Amazon X」部门 —— Amazon Grand Challenge。
Amazon Grand Challenge 部门由亚马逊内部人员选拔组成,Amazon 内部每年将举行「Think Big」创意比赛,在全体员工中寻找出色的创意以为 Amazon 发现下一个重大机遇。「Think Big」的优胜者将获得 Amazon 高管的面试机会并有可能加入 Grand Challenge 团队中。
据之前的爆料,目前 Grand Challenge 的在研领域包括医疗和终端运输。
在医疗研究方面,Grand Challenge 目前正在和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展开合作,希望能够在癌症临床中引入机器学习来提高癌症预防和诊治的效果。不仅如此,Grand Challenge 还参与了另外一个医疗项目 Hera,这一项目同样旨在利用 AI 技术从电子病历中提取非结构化数据,以分析是否存在被医生忽视的病患。
除了 Amazon 重点关注的医疗领域,Grand Challenge 在物流运输领域同样有所涉足,该项目旨在寻找新的方式来完成 Amazon 包裹「最后一英里」的投递,根据之前的爆料,这些新的改变可能包括智能门锁和汽车后备箱远程遥控方案。
▎Facebook:Connectivity Lab
Facebook 近年来的一系列收购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事实上这家社交网络巨头并非只有靠外部输血才能保持竞争力,其成立的 Connectivity Lab 在软硬件研发同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正是 Connectivity Lab,产出了 Facebook 高空无人机 Aquila 和新的无线网络技术 Terragraph。
高空通信无人机 Aquila
Aquila 希望实现的愿景和 Project Loon 相似,就是将互联网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2016 年 6 月 Aquila 第一架全尺寸原型机试飞,在成功起飞并飞行 96 分钟之后降落时不幸坠毁;随后时隔将近一年之后的 2017 年 5 月,另一架 Aquila 全尺寸原型机成功试飞 1 小时 46 分钟。
同为「空中基站」,Aquila 的制造成本远超 Project Loon。它的设计飞行高度为白天 27000 米,夜间降低至 18000 米。因为完全采用太阳能面板发电驱动螺旋桨发动机飞行,所以为了保持发电功率 Aquila 的翼展达到了 43 米(相当于波音 737-800 客机翼展)。为了降低重量,Aquila 的机身和螺旋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并且舍弃了起落架,最终重量被控制在 399 公斤。
Aquila 可以在平流层持续工作 90 天,通过激光通讯传输数据,带宽可以达到 1Gbps。在组网之后,Aquila 无人机可以为半径 80km 范围内的地面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不过 Aquila 的最终结局并不完美,在刚刚过去的 2018 年 6 月,Facebook 宣布终止 Aquila 项目的研发,Facebook 的「Internet.org」的构想暂时搁浅。
Terragraph
致力于解决全球偏远地区网络连接难题的 Aquila 失败了,但是 Connectivity Lab 的城市网络传输解决方案却等来了春天。
Terragraph 希望能够利用 60GHz 公用频段实现更快的终端网络传输,相比于入户光纤,Terragraph 高达 1Gbps 的传输速率不落下风,而其无线传输的灵活性更高、基建成本更低,是理想的下一代高人口密度区域的无线网络传输方案。
因为受限于 60GHz 频段的高衰减特性,Terragraph 需要在相邻 200 到 250 米的距离之内部署相控阵天线完成网络覆盖。Connectivity Lab 于 2016 年 4 月公布了 Terragraph 多节点无线网络项目,在 2018 年 5 月,高通刚刚宣布将加入 Terragraph 项目,与 Facebook 合作完善 Terragraph,可能将加速这一项目的商用化进程。
▎京东:X 事业部
京东 X 事业部的前身是创建于 2013 年的京东物流实验室,最开始仅仅是研发机器人以应对高强度作业场景,但是随着技术优势在物流环节上凸显,2016 年 5 月京东正式将物流实验室改组为京东 X 事业部,其研发集中于改善京东物流体系的项目,X 事业部最为人所知的研究成果是最近被公开的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和干线无人货运飞机。
京东自动驾驶卡车
京东于 2018 年 5 月公布了京东 X 自动驾驶重型卡车。京东的规划为:2020 年在国内完成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商业化运营部署,之后完成这款无人重卡物流网络的组建,覆盖北上广和京东七大区域中心。
京东的无人重卡在未来可能将主要承担高速干线长途货运任务,应该不会进入到市区。而为了完善配套设施,京东可能将在高速公路干线终点建立服务区,人工接管货运卡车从服务区到物流中心的运输。
无人重卡的部署可能将成为京东「无人物流」的重要一环。京东的构想是,由自动驾驶卡车完成干线运输,由物流中心机器人完成货物分拣、搬运、拆/码垛,终端运输则由无人车和无人机完成。
JDY-800 干线无人货运飞机
自动驾驶重型卡车之外,京东 X 还在开发干线无人货运飞机 —— JDY-800。
根据公开资料,JDY-800 翼展超过 10 米,巡航高度 3000 米,巡航速度超过 200km/h,续航里程 1000 公里以上,具备全天候自主飞行能力。JDY-800 的起飞重量为 840 公斤,未来可能将承担京东一部分的干线货运任务,京东计划于 2020 年完成这款无人货运飞机的商业化运营部署。
▎小米:探索实验室 milab
虽然很少站在台面,但是 2016 年 2 月 25 日小米正式成立的探索实验室「milab」其实至少已经落地了两款产品:小米 VR 眼镜和小米 AI 音箱。
VR 眼镜 / VR 一体机
小米宣布组建 milab 的初衷就是为了蓄力 VR,在成立之后 milab 多次前往 Facebook 总部拜访 Oculus 团队,并于 2016 年 8 月公布了由 milab 联合小米生态链公司摩象科技联合开发的小米 VR 眼镜。
与之后发布的小米一体机相比,小米 VR 眼镜更像是 milab 的小试牛刀。这款被官方定义为「VR 玩具」的产品需要插入手机才能使用,只支持当时部分高配小米手机。因为售价仅为 299 元,小米 VR 眼镜在国内向初代用户普及了 VR 这种全新的产品形态。
在 2018 年 5 月底,小米再进一步发布了联合 Oculus 打造的小米 VR 一体机。它搭载了 2560 x 1440 分辨率的「Fast-Switch」的 LCD 屏幕和高通骁龙 821 处理器,支持 Oculus 衍射光学系统以及无线体感控制器。而在内容方面,小米 VR 一体机可使用已为 Oculus VR 设备适配的「千余款」游戏和全景视频,小米方面还与爱奇艺、优酷等国内 VR 内容提供商达成了合作关系。
小爱音箱
小爱音箱并非是由 milab 独立研发,而是经由小米电视、小米大脑和 milab 联合开发。这款智能音箱搭载波束成形技术,有效屏蔽干扰,实现远距离声控,同时内置 6 个数字麦克风,支持 360 度扬声。
AI 加持的小爱音箱支持语音控制小米生态链的智能家居产品,同时小米还发布了小爱音箱 SDK ,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快速接入为小爱音箱开发更多第三方支持的应用。
像 milab 这样将主研方向定位于面向终端产品的「未来实验室」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巨头的实验室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更多的是我们难以感知的。然而可能正是这些实验室常年在幕后默默研发的新技术,推动了产品甚至是社会层面的技术进步。
像 Google X 这样「没有 KPI」的实验室,也许想象才是它们真正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