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膜拜一下真的新中国首批18名正宗博士,十八位传奇!
来源:3XMaker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1日膜拜一下真的新中国首批18名正宗博士,十八位传奇!
1983年,新中国第一批自主培养的博士领取学位证书
编者按:
1983年5月2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新中国首批18位博士的诞生。首批博士毕业,标志着中国青年本土「博士梦」的开端,也揭开了新中国教育界的崭新篇章。
又是一年毕业季。随研读间一起「围观」新中国首批博士们的毕业仪式吧。
国家学位的「开国大典」
「十八罗汉」齐毕业
1983年5月2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18位有志青年,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最高学历的拥有者。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召开)上,几乎热泪盈眶的青年们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紫红色封面、印有金色国徽的博士学位证书,中国的第一批自主培养的博士就此诞生。
首批博士在学位授予仪式后的合影
因其卓越和稀缺,首批博士被称为「十八罗汉」。他们当中,6名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6名来自中科大,4名来自复旦大学,另外两名来自华东师大和山东大学。这其中,马中骐拿到一号博士学位证书,徐功巧则是新中国的第一位生物学博士及第一位女博士。同年10月,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周振鹤和葛剑雄也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了我国首批文科博士。
历经十年浩劫,重启科研之路,终圆学术梦想。几十年间,「首批博士」一直活跃在科研一线,历史成就了他们,他们也承担起了历史的重任,兢兢业业、不负桂冠。
姓名 | 授学位的 学科专业 | 指导教师 姓名 | 现在的工作单位 |
马中骐 | 高能物理 | 胡 宁 | 中国科学院 |
谢惠民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关肇直 | 苏州大学 |
白志东 | 概率统计 | 殷涌泉 陈希孺 | 东北师范大学 |
李尚志 | 基础数学 | 曾肯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范洪义 | 理论物理 | 阮图南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赵林城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陈希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洪家兴 | 基础数学 | 谷超豪 | 复旦大学 |
李绍宽 | 基础数学 | 夏道行 严绍宗 | 东华大学 |
张萌南 | 基础数学 | 夏道行 严绍宗 | 复旦大学 |
童裕孙 | 基础数学 | 夏道行 严绍宗 | 复旦大学 |
冯玉琳 | 计算机软件 | 唐稚松 | 中国科学院 |
黄朝商 | 理论物理 | 戴元本 | 中国科学院 |
王建磐 | 基础数学 | 曹锡华 | 华东师范大学 |
徐功巧(女) | 分子生物学 | 邹承鲁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徐文耀 | 地磁与高空物理 | 朱岗昆 | 中国科学院 |
于秀源 | 基础数学 | 潘承洞 | 杭州师范大学 |
苏淳 | 概率统计 | 陈希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单墫 | 基础数学 | 王 元 曾肯成 | 南京师范大学 |
马中骐博士1940年3月生于上海市,浙江杭州(临平)人。师从胡宁院士。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导师。2005年退休。
马中骐博士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研究,重点在群论方法及其物理应用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发表研究论文190余篇。近一年来马中骐正和杨振宁教授合作,从事冷原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获得若干可喜的成果。
谢惠民教授1939 年12 月生, 江苏省常州市人. 师从著名数学家关肇直先生学习控制论, 1992 年晋升为教授, 1993 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曾到美国、香港和台湾作学术访问.
在复旦大学工作期间, 他在金福临和李训经两位先生的指导下学习稳定性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 文化革命前在复旦学报和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上发表论文5 篇, 其中一篇论文推翻了庞特里亚金等人的经典著作《最佳过程的数学理论》中关于带有参数的最佳控制问题一节的主要结果.
他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 没有间断过对本科生的授课, 非常重视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质量. 2009 年由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在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立项建设的国家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白志东教授1943年11月生于河北省,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研究方向:1. 大维随机矩阵的谱分析 ;2. 秩集抽样; 3. m-估计和稳健估计; 4. 模型选择 ;5. 时间序列分析; 6. urn模型及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7. 概率的极限定理; 8. 概率算法; 9. edgeworth展开。
讲授课程有: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分析、非参数统计、非参数及稳健性统计、测度论及概率、矩阵论及在统计中的应用、点估计、假设检验、助步法及应用、高等统计、概率中的极限定理、数学分析、实分析、特征函数、统计导论、分析概率论等。
李尚志教授1947年6月29日出生于四川内江市。198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任教。1989 年评为教授。
自1980年以来一直从事代数学领域、特别是群论方向的科学研究。在典型群的子群结构的研究中取得了受到国际同行瞩目的系统的成果,在国内外第一流学术 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J.Algebra 等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11篇。
李尚志还担任了湘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执行主编,撰写了其中最关键的重要内容,该教材受到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并且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功进入台湾的第一套大陆中学教材。
范洪义教授1947年出生于浙江鄞县,1982年留校任教, 范洪义教授在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30年来坚持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另辟蹊径地创造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英文简称为 IWOP), 不但发展和完善了狄拉克(Dirac)以来量子力学的表象与变换理论,而且推陈出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实现了如何把牛顿-莱布尼兹积分应用于对由 Dirac符号所组成的算符积分的新课题, 不但使得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发展,而且也对数学微积分的领域做了崭新的扩充。 范洪义发明了一系列有物理意义的新表象,尤其是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Fock空间中连续的纠缠态表象,为爱因斯坦、玻多而斯基和罗森的量子纠缠找到了恰当的 表象;也深化了量子光学的数理内容,使之上到更高的层次,提出了实验工作有望实现的压缩态。
赵林城, 1942年11月出生,江苏盐城人。师从陈希孺院士, 之后留校工作。1994年被选为国际统计学会(ISI)成员。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核心期刊 “Statistica Sinica”副主编,“Statistics”、《应用数学学报》和《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60篇,出版专著两本,培养博士10人,硕士18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非参数统计、回归分析、多元分 析、信号处理以及概率论的极限理论等方面。
洪家兴教授是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1942年生,江苏吴县人。师从谷超豪教授,从事混合型方程的研究。现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研究。
洪家兴教授曾应邀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特别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受到广泛的重视。
李绍宽教授1941年生于上海。师从于夏道行、严绍宗教授,从事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八十余篇论文。
张荫南教授1942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师从夏道行教授从事泛函分析的研究。
张荫南教授在Winner空间变分演算、无限维的Levy-Laplace算子,非适应的随机积分、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等方面做出多项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20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e-1earning课件的应用研究开发工作。
童裕孙教授1943年生,浙江省宁波市人。师从夏道行教授和严绍宗教授,研究方向是算子谱论与算子代数,参加“不定度规空间上算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冯玉琳研究员,1942年出生,江苏姜埝人。现任中科院软件所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冯玉琳在我国最早倡导和发展中间件和组合式软件工程。冯玉琳的研究工作在对象模型、网络分布计算和软件工程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为推动软件科技进步和软件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黄朝商研究员是江西省玉山县人,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戴元本院士。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领域的研究,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应用、B物理和CP破坏、标准模型扩展与新物理探索、弦理论和二维共形场论等方面得到了一 系列有科学意义的成果,已在国内外本学科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其中单篇引用超过50次以上的有8篇。
王建磐教授1949 年生于福建省古田县。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考生,考取了华南理工学院,同年提前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
王建磐教授是代数群表示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领军人物,他在Weyl模张量积的Weyl模滤过的存在性、 generic上同调的函子解释、平移与消去原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为国际同行所瞩目。
1942年生于上海。1965年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遗传室工作。 1978年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酶室研究生。1982年通过论文答辩被授予理学博士学位。1984-1986年在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系进行博士后训练,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2003年由于实验室主要负责人退休,实验室关闭,本人也因此退休。
徐文耀博士1944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县,从事地磁、地震预报、震源物理研究。
徐文耀博士在中、美、英、法、日、瑞等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要成果有:1980年首次发现“行星际磁场反向扇形效应”,并提出解释这种现 象的“共轭电场”机制,得到了产生扇形效应的磁层-电离层三维电流体系,大大提高了世界数据中心A(WDC-A,美国,波德尔)由地球磁场推断行星际磁场 扇形结构的准确率。
于秀源博士1942年生于山东省章丘市。师从我国数学界前辈陈建功先生。
于秀源教授主要从事解析数论、超越数论和密码学的研究,1994年以来,也从事数学教育的研究。已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 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8部。
于秀源博士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和密码学人才,许多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其中有享誉国内外的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等。
苏淳教授1945年生于安徽歙县,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概率论极限理论与数理统计大样本理论,已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单墫教授1943年生于天津,师从著名数学家王元院士,单墫教授在数学领域的初等数论、解析数论和组合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发表了30多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
他为奖掖后学,捐献出个人积蓄,在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设立了“善学奖”奖学金,在他的母校南京市第五中学也设立了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