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制造业照样能让“90后”大学生们“放飞自我,超越梦想”
来源:3XMaker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1日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制造业照样能让“90后”大学生们“放飞自我,超越梦想”
陈金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创立常州恒蓝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主营大型喷雾系统。李德明,同样是该校2016届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也是第一届该专业的毕业生,常州市支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销售、自动化系统集成、机器人售后服务,同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生产线的解决方案。
他俩“创龄”一个1.5岁,一个才11个月,营收均已突破百万。两位毕业短短几年,从年数上来看,虽然还属于创业路上的“新兵”,可已经锻炼得有了超同龄人的沉着老道。这两位90后的创业者,他们目光如炬,他们自信又理性。
“千万不要创业”?
一遇到陈金波,说明来意后,他就“语出惊人”——“千万不要创业!”作为如假包换的创业者,居然劝大家不要创业?
仔细聊起来,才知道了他的“创业观点”—— 不要盲目创业!这恰好与李德明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你决定创业之前,一定要多咨询长者、智者的建议,理性分析自己是否具备创业条件。我认为创业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中,肯吃苦一定是排在首位的,不要天真地以为自己当老板就自由了,创业尤其是在初创时期,一年365天每天都是工作日,所以,抱着不想找工作、不想上班的念头而去创业的同学们可就要失望了。
你在将要涉足的这个领域是否专业、擅长,专业对口其实很重要,如果目前所做的专业正是自己所喜欢的,那是一种幸运,但如果不喜欢,也请不要‘任性随心’地转行业、换专业去创业,否则对于‘外行创业者’,现实会立刻给予血淋淋的教训。”陈金波说道。
同样,李德明也特别强调了创业前做好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我们在创业前准备了半年的时间,最重要的就是把公司未来的三步走规划理清,前期明确好业务范围,不能因为急于收回成本而什么业务都接。”
他们俩在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成立公司之前,都有过在相关行业工作一至两年的经历,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人脉资源的积累,成为他们创业后在业内迅速站稳脚跟并发展的基石。一毕业就“为创业而创业”,其实并不可取。
理性创业,不代表机遇面前畏畏缩缩,在思考之后,如果确信自己与团队适合创业,便请瞅准时机,抓住机会,立即出击,这是他们共同的“创业观”。
“机电合伙人”
无巧不成书。他俩的创业团队核心成员,都是各自在常机电的同窗好友,甚至是昔日同寝室的好哥们。
“彼此知根知底,相互信任,能为同一个目标一起去拼。”李德明拉“好兄弟” 居延超、朱建龙入伙的时候,深信他们日后会展现出超强凝聚力,事实也证明如此。话虽不多“死磕技术”的朱建龙成为公司“首席工程师”,喜欢也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居延超负责商务和市场,而领导力、协调力突出、思路清晰的李德明则成为公司的“老大”。
“我们对公司的发展步调和方向保持一致。公司曾经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但一根竹子刚开始会长得很慢,因为它花了很多力气来扎根,只有根扎稳扎深了,雨后春笋才能稳当地长成高高的竹子,不被大风刮倒。我们公司也是,前期踏实集资源、铺市场,半年后才迎来了业务增长的爆发期。但如果这段时期只看账面上的收益,很容易人心不齐,哪怕有一人泄气,就会乱了步调,可能就没法一起走下去了。”居延超说道。
同样,陈金波的“搭档”孔健也是其曾经的同学、同事,到现在一起创业的伙伴,挑起了公司的“技术大梁”,一路走来稳稳当当,占了“人和”之利。
但是正如电影《中国合伙人》一样,他们也面临着从朋友到创业合伙人角色的转变和切换的问题。对此,他们分享了各自心得。“争吵在所难免,但我们都知道吵得再凶,也是对事不对人,工作上的分歧产生后,积极沟通,通过分析利弊也说服对方,就不会‘伤感情’。”陈金波说道。
李德明认为,通过法律来保障合伙人的权益,并做到言必信,诺必果,是对合伙人负责的态度。“前期确立各自的股权、收益,并给予法律保障。公司答应对方的条件,公司有条件后一定要兑现。”
双重身份之下,他们的友谊变得更深了,“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一起出去踏踏青,散散心。我们之间,面向现实谈工作,也敞开心扉谈理想。”居延超笑着说道。
有贵人相助,也有母校加持
在工作的那一年时间里,他所接触的客户都觉得他是位“靠谱”的小伙子,其中一位客户——上海韩京公司的李先生,成了他的朋友,更成为了他日后公司起步的“贵人”。在一次聊天中,李先生建议他出来单干,这提议就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发了芽。着手准备之后,资源、技术他都不担心,也凑来了十五万元启动资金,可一旦生意启动,前期垫付的设备款让刚工作不久的他觉得捉襟见肘。这时,李先生给出了鼓励和承诺,“如果接来订单,我这的机器、设备可以先给你,等收到了客户的回款,再付给我也不迟。”就这样,朋友成为了合作伙伴,让陈金波心里踏实了不少。
母校对这些创业毕业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我很感谢学校的老师,有电气工程学院的专业老师,还有学校创业工作的团队,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李德明回忆道,学校和安川工业机器人公司有着长期合作,我和安川便有了渊源,而我后来能拿到该公司机器人的一级代理,多少得益于此;产教园有安川的展厅,我带着客户回母校展厅参观,他们便对产品有了直观的感受,是母校给了我底气。
学校创业教育团队带着他们申报了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并顺利拿到了奖金。“我会找机会和学校合作,把拿到的奖金用于学弟学妹们的创业教育上。”陈金波认真地说道。
踩着坑成长
陈金波的公司刚起步时很快接到了第一个订单,合同签过后也顺利收到了对方打来的首款,于是马不停蹄开工安装,很快结束了全部工程,但正当他踌躇满志地等待验收,想要赚得“第一桶金”的时候,对方给得的却是“当头一棒”。对方像换了个人似的开始对工程百般挑剔,后续付款一拖再拖,最后索性耍起了赖皮,直到对方把陈金波的电话“拉黑”之后,他才彻底明白这是着了对方的道了。
再拿来合同仔细审核,他才发现对方是所在公司名义下的订单,但合同上的主体却是个人,人找不到了,可就投石无门了。
因为缺乏法律、财务相关常识和经验,类似合同上的亏李德明团队也没少吃。“所以创业团队一定要恶补这方面的知识,在前期考察、合同审核时仔细再仔细,否则真是‘吃亏在眼前’。”李德明告诫道:“大学生创业时,尤其不能想当然,创业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要用自己的善良去试探他人的人性。”
这些踩过的坑虽然给他们带来过“打击”,但并没有成为他们创业前行的“绊脚石”,反而促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如今,陈金波团队将在西太湖开设分公司,并有了自己的安装工队。而李德明团队也已经吸纳了包括常州大学硕士在内的多名人才,一千平米的厂房也已经投入使用。
如今创业浪潮滚滚而来,作为学长,他们给想当“创客”的学弟学妹们给予了一些建议:业精于勤荒于嬉,对于专业知识一定要学扎实;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之外求发展,无论是课余、还是工作之余,不要停止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多结识一些有理想肯奋斗的人,汲取正能量。